法專家看中美在印太對抗的戰略戰術 有一個難解之迷

18.10.2021

國際縱橫

國際縱橫國際縱橫 RFI

作者:艾米

本台法廣法語部的地緣政治欄目本月初做的一個題為正在發生變化的全球化節目中指出世界已經變得複雜難以破譯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相互關聯。面對不斷變化的全球化,在美中關係史無前例的分裂和推動下,人們越來越感到集體知識和合作的必要性。記者 Marie France Chatin 對世界政策會議的創始人和主席 ,同時也是法國智庫,法國國際關係研究(IFRI)的創始人和所長德蒙比亞(Thierry de Montbrial)以及法國費加羅報的高級記者和外交政策編輯 雷諾 吉拉爾德(Renaud Girard)進行了專訪,這次訪問的後半部分談到了中美關係以及台海局勢等主題,其中有些比較獨特的觀察點,在本次國際縱橫節目中與大家分享。

 

記者:目前有沒有避免中美之間對抗的可能性?

德蒙比亞: 避免競爭的可能性絕對沒有,競爭一定會發生,中國希望成為在本世紀成為全球的第一強國,這是世人皆知的事實,時間點或許是2049年,也就是中共建政一百周年的時候,這也是正在發生的事實。但現在中國一定不希望發生戰爭,而是更希望通過中國的方式來實現,也就是說不戰而勝,這一點也是無可置疑的,但這並不是說在通往這個目標的路上不會發生事故,有不少人認為最大的危險就是發生擦槍走火的意外。這裡就會有一個很難預測事態發展前景,但令人感到非常疑惑的問題,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習近平堅持要在台灣問題上冒險?他不僅強化了語氣,甚至也非常明確地說要在自己執政期間解決台灣問題,我們都知道他採取措施修改了憲法讓他至少可以再多執政一次,但時間還是很短的,而這就是一個非常具有挑釁性的動作。這樣就會引發與1962年古巴的導彈危機相似的局勢,在這種情況下,要麼採取正確的措施,也就是和古巴導彈危機一樣,危機結束後建立進行武器控制和互相信任的機制等,要麼就是發生擦槍走火的意外,出現完全失控的局面,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局面,但很難預測其可能性有多大。

記者:目前中美兩個陣營都在運作,其戰略也越來越清晰了,中國對台灣虎視眈眈,但最近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建立起來一個名為奧庫斯Aukus的共同軍事安全合作夥伴關系,澳大利亞也撕毀了與法國簽署的常規潛艇世紀合同,轉而向美國購買核動力潛艇,如何看這種局面?

吉拉爾德:是的,我認為現在可以說這是第二次太平洋戰爭的開端,這場戰爭可能持續40年的時間,但這場戰爭和之前的那些都不同,不再是魚雷戰,而是網絡駭客戰,是威懾戰,如果可以將其比作是一場五局比賽的話,我認為中國現在輸掉了第一局。三四年前,澳大利亞還是和中國非常友好的國家,中國也是它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今天很清楚的一點是,澳大利亞人害怕中國,他們被北京採取的魯莽措施震驚了,而原因竟是堪培拉要求對新冠疫情的起源進行國際調查,實際上,大當一場瘟疫在全球範圍內爆發之後,做出這樣的要求應該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中國方面卻做出了異常激烈的反應,隨後就開始針對澳大利亞進行網絡攻擊等。而現在美英澳達成的這個協議很明顯就是針對中國而來的,另外我們還知道有美印日澳之前已經組成的四國對話機制。但應該說中國人沒有完全輸掉這場比賽,因為中國很會採取耐心戰術,他們在等待時機成熟,因為如果他們回頭看看歷史的話,就知道需要等待的是等美國人自己放棄。美國人1955年曾經到東南亞去想代替歐洲人,但是1975年也在放棄西貢離開越南而結束,美國人2003年到伊拉克,但2011年也撤退了,中國人當然也看到美國人2001年進駐到阿富汗,但2021年也完全撤軍。

因此,這也是中國人希望在印度太平洋上打的戰役,中國人已經在某些領域取得了優勢,他們佔有並在南海的島礁上建立了基地,而如果按照國際法的話,這些地方之前並不隸屬於任何國家。通過這種方式,中國已經在南海獲得了比地中海面積更加寬大的海域,他們同時也大力發展海軍,而這些都是因為習近平的某種“癡迷”,他希望自己在台灣回歸“祖國懷抱”之後才離開政權,但這可能會導致局面失控。

首先台灣人已經看到了香港人的例子,他們希望堅持自己 民主和自由體制。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和第一次太平洋戰爭期間一樣,俄羅斯在這個問題上選擇了保持中立的態度。

德蒙比亞先生補充說道:“剛才他提到這場比賽的第一輪,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說是輸掉了,這是一種說法,但我認為他們對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組成的奧庫斯聯盟首先是感到非常震驚,沒有想到對方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做出回應,在歐洲也一樣,因為中國在中東歐和巴爾幹地區的國家組建了16+1機制,通過這種方式滲透到歐洲的一些國家,但美國也同樣做出了反應,這也是中國始料未及的。

另外一點,我認為習近平的態度非常奇怪,因為這和“耐心的戰術”不相符,在這個問題上有些令人不解的地方。”

記者:美國和中國對抗的同時,與歐洲的關係也變得更加微妙了,澳大利亞取消與法國的世紀潛艇合同一度引發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外交危機,但同時歐洲也意識到應該建立自己的防衛能力,在美國的重心轉向印太地區的情況下,如何看待法國與美國的關係?美國的國務卿布林肯最近也到了巴黎訪問,這是一種姿態嗎?

德蒙比亞: 布林肯的確來法國訪問了,我們都知道布林肯,但他畢竟是美國的國務卿,我認為潛艇危機還是有其好處的,因為至少它讓我們看到一點,那就是,我們和美國可以繼續成為跨大西洋的盟友,但不要忘記的是,面對巨大的威脅時,每個國家都是孤獨的,必須自己面對問題。

記者:但在這個問題上,也有必要讓歐洲跟隨法國的步伐?

吉拉爾德:但是也不要抱任何幻想,現在看起來歐洲防衛是一個遊戲,或許兩百年後可以得到實現吧。因為說到防衛就不得不提到軍隊,不能不需要戰士,而戰士就是隨時準備為了一個原因殺人或獻身的。在歐洲的國家中,可以說只有英國和法國有戰士,如果你們知道歐洲還有哪個國家有戰士,請你們告訴我,因為我的確不知道。我看到德國軍人在科索沃或阿富汗執行任務,但他們不是戰士,荷蘭軍人也不是,當然另外還有其他一些國家,比如波蘭,波蘭人不介意說他們就是美國的奴隸,他們認為這樣感覺很好,也不需要其他的身份,目前的局面對他們來說也非常合適。 因此不要抱任何幻想,至於如何做,我認為應該建立聯盟,儘管澳大利亞在潛艇合同問題上在我們背後捅了一刀,但實際上也並不是太過嚴重的問題,而且法國海軍集團也不缺訂單。我認為應該繼續和英國結盟,因為英國與我們很近,可以採取聯合行動。而且,如果認為法國有能夠保護澳大利亞去面對中國的威脅也是不可能的,澳大利亞當然要回歸到美國那一邊,我們之前沒有看到這一點,這是我們的錯誤,在這個問題上不夠聰明。

但對法國來說,目前最急迫的問題是地中海,當法國面對土耳其在利比亞的擴張主義做出反應時,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拋棄了我們,我們應該建立ADOC聯盟,支持和強化希臘對抗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的後奧斯曼帝國的野心,或許土耳其的政權以後會發生變化,但現在很明顯的是,他們有在地中海擴張的決心,我對法國在這個事情上孤軍奮戰的局面感到遺憾。

Read the article or listen to the podcast on RFI